中文域名:鄂尔多斯文化新闻出版广电.政务

当前位置:首页>2016改版>文艺鉴赏

舞台空间与灵魂的波动—观大型民族舞剧《不落的太阳》

作者:   来源:   添加时间:2016-12-20 16:11

  艺术与时代同步,舞剧亦然,今天我们在剧场舞台上看到的已不仅仅是一场舞剧表演,而是一道视听觉的饕餮盛宴,舞蹈作为一门古老的肢体艺术,已渐渐进入了一个“大视觉”的时代,就如网络传媒数据的繁复发展进入到“云计算”和“大数据”时代一样,舞蹈在这个不大不小的物理舞台空间,与美术、影像、服饰、音乐、音效等共同构筑一场恢弘华美的艺术交响。所有这些都意味着当代剧场的舞蹈与舞美、服装、灯光、音乐及各种装置等都成为构筑剧情的语言材料,观众视角的观看性打破了过去唯艺术家的主导,无论是剧本的编剧还是导演,在剧场里,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凌驾于其它一切之上的“表演文本”,在视觉生理的驱使下,观众看到的是深深记忆在脑海的多重语汇的表演。

  大型原创民族舞剧《不落的太阳》就很好地践行了这一艺术实践。大型民族舞剧《不落的太阳》以脍炙人口的歌曲《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》为情绪蓝本,取材于20世纪40年代初延安优秀共产党员进入鄂尔多斯草原,抗击日寇和国民党反动势力的真实历史故事,艺术地再现了蒙汉民族团结共同抗敌的光辉历程和革命历史画卷。在“马头琴的呼唤”、“神马踏云飞”、“喋血那达慕”、“红柳星光明”、“虎穴英雄胆”、“不落的太阳”六个篇章里,紧紧把握时空脉络,在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独特民族风情画面中,呼麦、马头琴、长调、蒙古包、蒙古族舞蹈、蒙古服饰等民族元素贯穿始终。跌宕起伏的情节、绚丽婀娜的舞姿、优美动听的音乐、在变幻的灯光布景的烘托映衬下,将舞者的精彩演绎融入其中,在视觉、听觉上展示了民族艺术宏大率性之美,无不显示舞蹈作为抽象的肢体语言的巨大包容性和开放性,在现代多媒体和多媒介的交织下的舞剧视觉之美被无限放大,增强了舞剧的精神内涵与可观性。

  当我们讨论舞剧的时候总是纠缠于文本或剧情的创新,对于舞蹈肢体性的话题提及不多,在现代舞剧中,身体的叙事性被抛弃,进而转向更广阔的抽象实验的可能,身体正在成为剧场物理空间中的一种最为本质的符号材料。由于《不落的太阳》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,是以叙事性为主的民族舞剧,就采用了传统舞剧人物鲜明的单一线性结构方式,以“以戏代舞”的套路模式,在剧情的冲突中用舞蹈语汇去演绎人物,通过人物的行动去推动剧情,以期用鲜明的舞蹈形象艺术地完整重现一段历史画面。伊莎哆拉·邓肯曾经这样划分舞者:“这世上有三类舞蹈家,第一类是把舞蹈看作肢体活动的舞蹈家,他们(她们)重视美观大方,但毫无个性的动作;第二类是使身体服从于某种特定的情感节奏,表现出有感染力的情绪或是生活经验;而最后一类舞蹈家,他们(她们)的身体变得犹如液体一般清澈透明,从中可以看到灵魂的波动。”身体是舞蹈唯一的媒介,舞者是舞台唯一的灵魂,在舞者技艺娴熟舞步流畅的抒情中,在舞者种种极致情感体验的动作中,抛却机械空洞的身躯,“以舞入戏”,用感同身受的艺术形象推动剧情抒发情感,让舞者成为舞台上某种波动的灵魂,《不落的太阳》或许还有提炼升华的空间。

【上一篇】   ||  

友情链接